首先,奶酒賣點支撐力不強。對于奶酒而言,前5年強調“用牛奶這一獨特原料釀造”的確是一大賣點,因為那時奶酒生產才剛剛興起。如今,僅內蒙古奶酒企業就有30余家,知名的奶酒廠商也有10余家,再去強調“奶”這一獨特原料已經意義不大,經銷商也未必真的買賬。為此,一位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內蒙古奶酒一般都離不了以“奶”味和深厚的蒙古民族文化底蘊作為賣點,而這些對于本土消費者來說,已經沒有什么新意,吸引不了他們的注意;對于外地的消費者,這樣的賣點確實很有特色,但是這只能吸引人們更多地從禮儀消費的角度去購買奶酒,而想讓其成為如白酒一樣的大眾消費的酒品還有一定的距離。這也就是奶酒市場目前為什么不能出現像知名白酒市場那樣火爆場面。
呼和浩特市一位經銷商也認為奶酒前景不是很樂觀。在他看來,除了內蒙古的草原文化外,奶酒賣點的支撐力還不強。單就口感口味來看,奶味十足的奶酒目前所能爭取到的消費者還很少,很多地方的消費者恐難接受。而且,由于奶酒產品本身認知度低,多數消費者并不了解奶酒的特點與功用,因此對于代理商而言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
其次,產品參差不齊是奶酒行業發展的最大隱患。據了解,奶酒有不同的類別:發酵奶酒、蒸餾奶酒、調制奶酒、酒精奶酒等,這些種類之間應以何種標準界定,業內還沒有統一的說法。另據業內某酒廠的有關負責人介紹,如今一些小作坊在根本不具備生產條件的情況下也能用幾個缸、幾個桶、幾個工人勾兌奶酒。這樣無疑導致一些粗制濫造的產品流入市場,嚴重影響了奶酒行業的健康發展。據了解,現在內蒙古自治區的奶酒地方標準使用的就是龍駒的企業標準,而在具體生產過程中,很多企業都有一套自己的標準,有的甚至沒什么標準可言。蒙古狼酒業有關負責人曾撰文認為:奶酒行業建立統一的執行標準已迫在眉睫,如果不從源頭上狠抓產品質量,規范企業生產環節,整個奶酒市場注定要遭受重創。
最后,缺乏有效的營銷手段是導致奶酒業做不大的關鍵。有關業內人士認為,“奶酒無營銷”是目前奶酒營銷現狀的概括。雖然現在奶酒品牌個個都賣勁吆喝,但這不是營銷。綜觀奶酒市場,到目前為止,一些奶酒企業沒有做過像樣的廣告、像樣的促銷、像樣的市場調查、像樣的人員培訓、像樣的終端精耕,更別說和消費者真正地溝通了。即使是有過的營銷,也是如白酒、啤酒一樣的酒盒內放打火機、買贈、抽獎、開瓶費等。其次,只招商不做市場,是當前一些奶酒企業主要經營戰術。據有關人士透露,事實上,奶酒市場競爭的不規范,也使得奶酒營銷的創新與突破舉步維艱。有先行者就有跟進者,奶酒業也不能除外。而且跟進者的動作可能比前行者甚至都來得大。一些企業大搞“拿來主義”,鉆法律的空子,模仿、利用別人的外包裝、瓶型甚至商標、名稱在市場上公然銷售。不規范的競爭給奶酒的開拓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奶酒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這一點應該引起奶酒生產廠家的注意。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趙鑫